top of page


葉鞘的試驗課②|The Practice of Sheath II
從一條纖維開始的練習 葉鞘的平整處理,我們已經熟悉。但當它被切成細長的條狀,一切又得重新開始。 它不像藤那樣可以拉,不像月桃那樣柔軟。雖然濕的時候好彎折;乾了會翹,有時候一用力就會裂;我們試著順紋切、逆紋切,邊做邊試,摸索出最適合它的節奏與角度。 ...


葉鞘的試驗課|The Practice of Sheath
我們一直在練習怎麼看、怎麼摸、怎麼讓葉鞘回應我們的想像。 這些來自土地的纖維,雖然在檳榔樹上只是自然掉落的一部分,但每次清洗、裁切與拼接,總會再提醒我們一次:這不是工業材料,它有自己的邊緣、厚薄與脾氣。 有時我們只是想看看,葉鞘壓平後,會是什麼樣子。...


帶著鞘走入東京|Into Tokyo with Sheath
2019年初秋,我們第一次把葉鞘帶進日本的展場。這次參展是參與原民會的海外推廣計畫,才得以在展場中擁有一個小小的攤位。不大,但夠我們放進幾樣葉鞘作品,還有一些來自山林的素材。 東京國際禮品展,是亞洲最大的商業展會之一。四天展期,場館中充滿各式設計品牌與選物攤位。節奏快、...


植感台灣│Living with Nature
越靠近土地,越長得像自己。 在台灣,器物從不只是物件。很多時候,它們是某種生活的延續,是一段和自然共同呼吸的過程。 祖先從山林、海邊學習,用植物造屋、織布、儲物、育食。這些素材不是被選擇來使用,而是從生活中長出來的。 ...


風吹花開的檳榔樹 │ Areca Blossoms in the Breeze
2019 年的夏天,天氣熱,午後常常有突如其來的雷陣雨。 七、八月的花蓮,節奏比平常更熱鬧些。遊客從各地來到東部旅行,花東的生活步調依然緩慢,只是多了一點漂流的身影。 對部落來說,這段時間正好是重要的歲時祭儀──Ilisin。幾乎每個部落都全心投入準備,不只是祭典,更是...


拾起大地紋理|Patterns from the Earth
卸下了層層的故事,概念,精神 拿鞘帶著大家一起專心地凝視檳榔葉鞘的紋理,端詳自然色澤,當光影撒下時則是葉鞘展現大地的面貌最美好時光。 工藝師回到最單純的材質特色,撿起台灣檳榔葉鞘,簡單摺成鍋碗、湯匙。 在含有水分時先行塑形,後水分蒸發則乾燥定型,雖然是以葉子製作但有...
First post
Second post
Third post
bottom of page